物理结构的显著区别
传统铅酸蓄电池内部存有流动电解液,电池壳体需预留排气通道。胶体蓄电池采用固态凝胶电解质,内部完全密封结构。某品牌AGM胶体电池剖面显示,其极板间距比传统产品缩小40%,利用玻璃纤维隔板吸附电解液,这种物理结构的革新使能量密度提升约15%。
胶体电池与铅酸电池物理结构的显著区别
一、电解液形态
1、胶体电池:其核心改进在于电解液形态,通过添加气相二氧化硅形成凝胶状半固态电解质。这种电解质呈胶态,不流动,无漏液风险,且电解液分布均匀,不存在酸液分层现象。
2、铅酸电池:内部存有流动电解液,即液态硫酸溶液。电解液在电池内部自由流动,需特别注意防漏措施,且电池壳体需预留排气通道以释放气体。
二、电池内部结构
1、胶体电池:内部通常采用复合材料、泡沫、树脂等多种结构材料支撑堆叠,内置化学反应器、散热片等元件调控电池性能。其正极板结构可以是平板涂有式或管式,负极板则多为涂有式。胶体电池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电池内部氧气的顺畅移动,提高电池效率。
2、铅酸电池:结构相对简单,通过密闭且彼此分离的单元构成,具有显著的阻止震动和机械损伤的保护层。正极板、负极板、电解液、隔板等组件构成电池的核心部分。铝酸电池的正极板结构没有特别的规定,负极板则与正极板相对应。
三、其他物理结构差异
1、胶体电池:由于采用半固态电解质,胶体电池在密封性方面要求更高,以防止气体泄漏和水分蒸发。此外,胶体电池的内阻通常较大,一般不具备较好的大电流放电特性。
2、铅酸电池:在密封性方面相对宽松,但需特别注意电解液的防漏措施。铅酸电池在高温及低温特性方面可能不如胶体电池稳定,且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查电解液液位并补充蒸馏水。